Q:如何踏入这个行业

    我和留学咨询行业的结缘,起源于大学里的赴美公派交换生项目。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要出国留学,但是学校的交换生项目非常诱人,不仅和我本专业对口且免除了全部的学费,所以我就报名了参加这个项目的选拔,并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考到了远高于项目要求的托福成绩,最终成功在2万多人中争取到了5个名额的其中之一,于2007年登上了去美国匹兹堡的飞机。

    在美国的1年里,我总共完成了48个学分(美国大学1年标准的学分是30个),还不算旁听auditing的课,并且保持了所有课程全A的成绩。

    由于我的留学经历(2008年时,出国留学特别是美国留学的海归还很稀有),我被宁波本土最大的一家留学机构招徕,毕业后就立即进入了这个行业。

    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希望分享知识和给别人建议,所以对留学咨询的工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有留学的经历(当时99%的留学顾问都没有留学经历),做这份工作会比其他人有优势。

    在2008年到2017年的这几年时间里,我在宁波、杭州、上海转战于3家不同的留学机构,历经市场部经理、副总经理、美英加名校大顾问、留学背景提升项目经理等不同职务,每一次都选择了更大的挑战,随着业务能力和经验的逐日积累,我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重大的转折

    对我留学行业有转折意义的一次经历,是我在一家上海为中国总部的全球性留学机构里担任名校大顾问的时候,有幸成为了两位来自台湾的有30多年留学咨询和申请行业经历的教父级顾问的关门弟子。

    他们把他们所有(有记录的)留学申请案例和申请文书都向我开放,让我一下子接触到了上千名真实的名校案例。这让我迅速获得了海量的经验,并对留学申请和文书写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让我一下子比同行业的其他顾问出类拔萃。

    同时,两位老师还要求我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的知识。无论是金融、经济、计算机、电子工程还是数学统计、传媒、公共管理、建筑、艺术设计等等,我都学习了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就业方向以及文书写作技巧,所以我无论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或者学生想读什么专业,我都能很系统,很准确(甚至比学生还懂)地给他们分析建议。

    选择读什么专业(比如,学生告诉我他是什么专业,我不用看他的成绩单就知道他选过哪些课程;或者学生告诉我他的专业背景以及未来想读什么专业,我可以立马告诉他还需要补修哪些课程才能申请有竞争力),或者规划前期的留学准备事项,或者进行很专业的文书写作(我已经掌握了的非常多学科的专业词汇和学科知识,这对写作学生的实习、科研等项目经历时尤其重要),以至于后来不少学生在咨询的时候,误以为我就是他们这个专业毕业的。

    相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顾问只懂这些专业的皮毛,禁不起学生深入的询问,我的专业性是我在留学咨询行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一个因素。而我从前期咨询和规划,到规划执行,到文书写作,申请表填写,签证办理各个环节都经历过,确保了我真正熟悉和懂得留学申请的某个细节——只有知道学校的申请表里问了哪些问题,要求提供哪些材料,前期才能做出最针对性的规划,不是吗?而其他顾问要么只做前期咨询和销售,要么只做后期文书和申请,我的知识的全面性是在行业里是非常少见的(全江浙沪地区我知道这样的顾问不超过两位数)。

    我一直秉持着做留学一定要最专业的理念,到现在也依然在不断学习。我不仅对自己是这么要求的,现在开了公司,在招聘和培训员工上的标准也是如此。

    在11年的留学行业生涯里,我见过各色各样的留学中介公司和顾问,但是真正用心在做教育工作,并且自身专业知识过硬的,少之又少。有些顾问看似年纪比较大,入行时间也不浅,但专业知识其实并不经得起推敲,如果客户一问细节他们的答案就会漏洞百出令人生疑,因为他们长时间以来做的主要是销售工作。

    我对这个现象一直都颇有微词,但是在别人的企业工作时,再有心培养专业和责任心俱佳的顾问,也不得不遵守整个企业的大环境,最多只能做到“独善其身”,于是就逐渐酝酿自己开留学公司的想法,恰逢我的高中老同学尤佳也想自己出来做留学工作,基于两人长时间的相识和信任,我们一拍即合。

    创立公司,经济上的回报是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能够践行自己的行业理念。一个愿意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员工怀着一颗师长一样的心,并且做到专业度领先全行业,同时又获得符合自身服务价值的报酬的留学服务公司,是良性的且可持续发展的。

    这是我对斐扬的期许。因此无论在员工招聘的环节,还是日常和员工接触时潜移默化给员工的影响,我都以我的企业目标为原则和标准在进行。欲行事先立人,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提供的留学服务八九不会离十。

    在和学生的关系上,我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风格。

    因为我认为,学生不仅是需要一个老师,也需要一个可以交心、信任的兄长。尤其是高中生,有一些还在叛逆期的末期,和父母的沟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有一位亦师亦友的兄长,在留学申请的路上指导和陪伴学生,同时还可以做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有个遇事能讨论的人(学生可能不会把遇到的所有困难和父母都讨论)。

    这对学生无论是留学申请也好,还是个人成长也好,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我非常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和学生做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