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申请是个非常个性化的申请,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留学申请中要求最高、灵性最大的一种。不同于硕士申请可以结合参考往年的申请案例,博士申请需要摸清对口方向的教授是否招人,教授是否有经费等诸多问题,而且申请面临的问题每一年都在变动,每个国家博士招生制度都不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的政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案例,可以说,博士申请有相通的核心原则,但是没有可以原封照搬的模式。

    博士申请是个需要长期规划的事情,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最好留出差不多2-3年的时间,步骤:前期准备→准备初步材料→套磁→面试网申→结果。

    常见的Q&A

    Q:本科可以直接读博吗?

    英国美国澳洲等大部分国家都可以本科毕业直接读博,适合工科理科的学霸。 本科申请人申请博士的时候,面临硕士申请人的竞争,只要你的成绩、成果在一众本硕申请人里具备竞争力,就可以成功拿到offer。现实中,我也见过一些本科毕业、自费读博的学生,幸运地在博士入学后的第一个quarter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相当于自费7~8万RMB,省去了1~2年的硕士课程花费和时间。这也是一种策略。

    绝大部分申请人都是硕士阶段申请博士。一来有更好的科研成果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二来通过硕士阶段也能更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天赋异禀的本科生就不需要这些过程,早早觉醒,在科研道路上一骑绝尘。每次看到那些二十五六岁毕业的博士,我都很羡慕。

    Q:各个国家地区读博有什么不同?

    美国读博的含金量比较高,年限也比较长,通常4~5年才能毕业,延毕8年也不罕见。往往除了博士课题外,还有修课攒学分的要求,各种考试。申请美国,除了语言成绩(托福or雅思)外,还要花精力准备GRE,申请难度最高,竞争最激烈。但美国的优势是含金量高,而且全奖覆盖率很高,几乎达到100%。也就是说,你如果拿到美国offer,就不用考虑奖学金问题了。

    加拿大跟美国学制类似,但名校数量稍少一点,所以竞争远没有美国激烈。大家也可以准备其他国家的同时,顺手联系申请加拿大。

    英国澳洲都是英联邦学制,有全奖也有为数不少的自费PhD。如果是不差钱的土豪,或者专业很有“钱”途(比如CS名校博士毕业年薪70万,还是很值得的),或者非常喜欢读博做科研当大学老师,那完全可以在英国和澳洲自费读博,申请top20/50/100名校的成功率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自费费用一年约30~35万RMB,博士3~4年约90~120万。理工科是没有时间打工的,人文社科艺术可能会有时间兼职赚点钱,大家慎重考虑费用问题。英国澳洲博士也有很多全奖机会,但是竞争同样非常激烈,不亚于美国加拿大。

    新加坡学制、花费跟英澳类似,但学校数量少很多。新加坡跟加拿大一样,你可以在申请英澳/美国的时候顺便套瓷申请(反正准备的材料都通用)。但不建议仅仅申请这一个国家,因为学校数量和机会真的太少。

    香港、澳门自费读博的人比较多。特别是香港,名校众多,竞争激烈,学费便宜,很多申请人(特别是文科)都愿意自费攻读PhD。说到底还是因为文科的奖学金名额太少,不像工科理科覆盖率那么高。对于不想出国,又不想在内地卷成烧饼的同学,港澳是不错的选择。

    • 总的来说,申请PhD要定一个大致策略,不局限某个地区,广撒网,在众多机会里抓住最好的那个。
    • 通常有这三类地区策略:
    • (1)考GRE,申请美国名校,英国G5,瑞士联邦理工(学霸策略)。
    • (2)不考GRE,申请英澳新加坡香港。
    • (3)不考GRE,申请欧洲大陆学校。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还是需要提前确定方向和相应导师。

    Q:博士奖学金从哪些方面来?

    优先考虑国外全奖。其次是国外半奖(免学费offer)+申请国内CSC。

    还有同学咨询政府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德国DAAD之类。这类奖学金绝大部分都是跟大学合作,通过大学筛选候选人发放的。所以不用把精力花费在搜索校外奖学金上,只要完成学校网申,抱紧导师大腿就可以了。

    选校选导师套磁信

    根据QS或US News等权威榜单的排名,从上到下来选学校。学校定位可以参考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往年的去向。比如前年学院里一个大牛师兄申到了top30-40的学校,但自己的绩点排名没他好,那学校就从top30-100里挑,重点放在top50-100, top30-40也发几封邮件试试。如果没有什么积极回复,就把排名再往后推10-20名继续投。比如top50-100的老师都被拒了,那就联系top100-120的。

    确定好研究方向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是否有这个领域的经历:修过相关的课程、科研背景、工作经验等),然后再去查询相关的院校里面的教授老师(在每个department下面的staff list里面都有老师详细信息和介绍,英联邦国家是Lecture senior lecture,professor都可以带博士,欧洲是必须到Professor级别才可以,美国一般也是 Assistant Professor及以上都可以带博士;重点看这些老师的研究兴趣 research interests,看是否和自己要申请的方向是一致的)。选导师也要额外注意下,他近几年的学术活动是否频繁,还有他的博士对他的评价。选择上一个好导师,博士会顺风顺水。优先考虑大牛教授,毕竟经验人脉都是资源、其次考虑准备冲教授的副教授和高级讲师,跟着他们会辛苦一些,但是容易出成果。最后才考虑讲师,很多讲师刚毕业,经验也不足。

    - 套磁信前的准备(研究提案/PS/CV/Transcript/Publication)

    确定好方向后,再去看下相关老师最近的发表,然后了解下他们最近都在做什么,需要重点看他们的课题和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框架)Research Methodology(非常重要)。

    确定好之后,剩下的两个事情,就是准备套磁信了,这里面需要注意下,如果是人文社科的话,最好先拟定一个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人文社科最好附带一个自我展示的PS,内容和理工科的covering lotter类似;如果理工和商科的话,需要准备一个coveringletter说明研究起源(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方向),研究动力,研究基础(即自己掌握了什么知识理论、框架、方法论、技术手段等去支撑你去做这个研究)一般是500-1000字,完整的研究提客可以在套对后准备,这个准备主要看老师的建议和要求,有的理工老师甚至会亲自帮学生写研究提案。

    另外,CV非常重要,需要罗列自己的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文章发表、掌握的方法论罗列、英语等级、推荐人信息等,CV一定要想方设法突出自己的科研这块,文章发表是硬核。【因此斐扬导师建议国内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发表多的文章,文章最好和自己未来的研究领域有连续性,不需要完全一致,最好能让老师看到相关性】,文章的价值是直接证明你掌握的知识体系,还有博士很重要的一个考核,发表能力(publication ability)。因此国内研究生期间,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要多的发表文章,质量越高越好。如果期刊一般的话,也可以,但总是比没有的强。(PS:国外硕士因为学制短,很多同学没有文章,会担心博士申请,首先不用担心,国外的硕士毕业论文具有同等的价值,所以请很认真对待硕士毕业论文,一般都要求一个较高的论文成绩、英国的话是65+)。

    - 套磁信

    套磁信需要附带PS或Covering letter、CV、研究提案、成绩单、发表的文章(有英文就直接发英文的文章;没有英文,发中文的abstract即可)。

    套瓷信的模板就是Hello,我是谁,我的教育背景,我对您的哪些课题感兴趣,我的博士课题想做什么,您是否感兴趣,或者您的哪些课题需要人手,欢迎和感谢您的意见和回复。附件加上CV(必需),简单研究计划(必需),发表过的论文作为writing sample(如果有),成绩单(如果绩点很高)。如果导师个人主页或学校官网有其他要求,就按要求来。

    第一份套瓷用的研究计划general一点,1500词左右,不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因为第一,导师可能有一个现成的课题给你做,不需要你写的研究计划。第二,每个导师反馈不一样,在得到导师的积极反馈后,再花心力根据导师建议修改。

    每一个学院一次只能套瓷一个导师,得到拒绝后,或者10天没有答复后,再去联系下一个导师。不要同时钓着不同导师,因为他们都认识!要做一个海王,但不能在同一个学院里脚踏两船。

    第一封套瓷信里,只谈研究兴趣,先别问奖学金的事情。如果导师对你有兴趣,他回复的邮件时,会主动介绍funding的事情。如果他没提,你可以在后续邮件里问。

    截止日期和时间安排

    博士申请至少要提前一年准备。比如计划2022年9月份入学读博,那2020-2021年间,该考的试都应该考到理想分数(最最最低要求是雅思6.5,托福87,有英文授课学历的可以免语言考试)。2021年就要正式着手申请。

    绝大部分博士奖学金申请都在12月份或1月份截止。如果是自费,全年rolling,随时申请都可以。香港某些学校是自费博士每个月1号都可以入学,一年12次入学机会。澳洲某些学校是每个季度都可以入学,一年4次入学机会,2轮奖学金申请。每个学校的奖学金截止日期可能都不一样,大家一定要提前确认,不要错过,错过就只能再等一年。

    12月份截止申请后,第二年1-2月份会安排面试,出录取结果。3月份申请签证。或者3月份申请CSC,5-6月份出结果,然后申请签证。9月份入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每个申请人,特别是已经工作的申请人,申请时间、入学时间都不一样。